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因此,拟对本节课设计如下教学程序:(一)回顾复习,引入新知
f(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三)巩固练习。(四)课堂总结。三、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四、教学过程: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回顾复习,引入新知”、“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四个教学环节。(一)、回顾复习,课题引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必须在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算式的写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之前一定要对表内除法含义进行复习,为下面
f探索新知做好知识,技能,经验和心理上的准备。所以我设计了手势游戏:()里最大能填几做为引课,既巩固了旧知,又为后面的试商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二)、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基于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如何借助分小棒掌握除法的竖式计算,所以本节课直接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究试商的方法。1、出示:43÷7=□□的?然后汇报交流。最后师生总结出:在找商的时候,要使这个数和7相乘最接近43,且小于43,最后得到的余数比除数小。2、讨论过后让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6与7的积写在哪里?(2)余数1是怎么来的?(3)检验余数是否比除数小呢?如果发现余数大于除数说明什么问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