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引言
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非汉字圈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那么如何来提高初级阶段留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外汉字教学开始受到重视,有关于汉字教学各方面的研究都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汉字和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不可分割的,这株中华文化的奇葩,传承了中国几千年无穷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所以想要学好中文,了解中国的文化,汉字是一定要学好的,由此可见汉字的重要性。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需求急剧增长,学习汉语的热情也日益高涨。汉字作为日语的书写文字的一部分,对日本留学生来说并不陌生。然而日本留学生在书写汉语汉字的过程中频频出错。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占有很特殊的地位,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所以当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时候,汉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突破汉字难关就成为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项特殊而重要的任务。更有的留学生因为觉得汉字难学而放弃学习汉语,所以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
一、汉字概述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于何时,又是谁创造的,至今并没有一致的说法。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另外还有像“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种种说法等,所以好多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
f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中国古书里都说文字是仓颉创造的。《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根据考古发现,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带有记事符号的陶器,有些确实非常接近于文字,特别是大汶口文化陶符等图形被释读为斤、戌、炅、炅山或斧、锛、旦等,于是人们认为中国文字起源于陶器刻符。汉字形成为系统的文字是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考古证实,在商朝早期,中国文明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甲骨文的出现。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古老文字。在商代,国王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占卜甲骨就是占卜时的用具。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二)汉字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字整体的不协调跟汉字本身构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