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对外汉语偏误分析的综述
随着汉语的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学习人数的增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偏误现象,影响着教学和语用效果,本文主要从近几十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汉字、语法(词法、句法)三个方面对偏误现象研究和分析进行梳理,做一下总结。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oeder在1967年首先提出失误mistak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者对目的语的掌握情况和实际的语言能力因此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偏误分析ErrorA
alysisEA和第二语言习得Seco
dLa
guageAcquisitio
SLA研究是以1967年Corder论文TheSig
ifica
ceofLear
ersErrors的发表为标志的。1972年Seli
ker提出中介语理论为深入研究偏误和习得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中国1984年鲁健骥的5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6的发表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界研究这一领域的开始。一、语音语调的偏误分析一双音节词偏误分析夏晴《韩国留学生学习普通话时二字组及其在语流中的声调偏误分析》2006在其论文中则侧重在语流中探讨韩国留学生的两字调偏误。最后得出结论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声调的学习中四声的习得情况最好一声和二声其次三声情况最为严重。侯晓虹、李彦春《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双音节词声调的发音规律研究》2006以巧名初级汉语水平的韩国留学生为对象调查了他们在16种双音节词语组合模式的发音过程中声调的偏误问题。并根据不同声调组合的不同难度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声调发音训练的对策。董倩倩《日本留学生轻声声调习得偏误初探》2012指出“轻声双音节词前字被误读成阴平的偏误所占比例最大。并从音调和音高两方面分析了原因。二调域调型偏误分析罗音《俄罗斯人学习汉语语音偏误分析》2007从静态声调和动态声调分析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指出俄罗斯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产生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母语负迁移导致的。杜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指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有一定的干扰。徐瑾《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指出“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现象首先表现在调型上的错误。其次俄罗斯留学生声调偏误还表现在调域缺陷上。第三俄罗斯留学生的声调偏误还表现在在语流当中的声调偏误和变调失误。”二语音对比偏误分析
f刘艺《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分析》1998利用日韩学生的汉语声调偏误同美国学生的汉语声调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韩学生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