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
1填空。庄子,名________,战国中期________国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________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________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代表作品为《________》,以及名篇《________》《________》等。【答案】1周2宋3道家4老子5庄子6逍遥游7齐物论【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老子、庄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发怒C志怪.者也奇异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D野.马.也快速奔跑马
【答案】B
的【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A奋起。C怪异事情。D山野中的雾气。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3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请循其.本
(
)
2子固.非鱼也
(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
1
f【答案】11反问语气词
2指示代词
32副词,本来
4副词,固然
【解析】
试题分析: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
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子固非鱼也”的“固”为本来;而“我非子,固不知子矣”的“固”
是副词,固然。这要根据语境去判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写出一个含有跟该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1怒.而飞________成语:__________2志.怪者也________成语:__________3请循其本.________成语:__________
【答案】11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百花怒放32记载
4开业志喜
53本原6追本溯源
【解析】
试题分析:写出一个含有跟例句加点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