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管理中的激励模式
管理科学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泰勒模式、梅奥模式、权变模式另外还有双因素理论等。在我们面临的世纪跨越之中管理学界一般认为人本主义将上升为发展的主要趋势特别是激励模式。本文结合作者在幼儿园实验基地的实践讨论在教师管理中的一种新的激励模式及其具体的操作思路提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应该把立足点放在关怀对象的发展与幸福上而不是放在从对象身上摄取多少利益上。
幼儿园管理的重点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在教师。但如果我们扪心自问提高效益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最终还是离不开利益的驱动。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如果把管理的重心转换一下转移到为了教师本人身上即为了教师自身的利益为了减少他的痛苦和增加他的幸福这样的管理模式可能更接近人本主义。如果再扩大一下让每一个教师都参与这种“为减少他人的痛苦增进他人的幸福”的人际关系的建设那么这个组织或团体可能会更健康的发展起来。在系统中这种参与将变成和谐和融洽的代名词。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在广州某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初步形成了具有良性循环的教育发展机制其运作思路如下:
1确立目标导向机制制定恰当明确的发展目标
f在管理学中目标包括使命、目的、对象、指标定额和时间。整个组织可以组合成一个目标系统包括总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整合一致。因此该幼儿园在制定幼儿园发展模式的同时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突破口制定了包括思想、心理、能力几个维度的教师发展目标系统;即:一、三、六目标系统以寻求各个层次目标的整合一致。其中“一”是指“一颗爱幼儿的心”“三”是指树立三种观念即“教育观、儿童观、质量观”“六”是指形成六种能力即制定目标的能力、选择内容及制作教具的能力、观察能力、随机教育的能力、家长工作的能力、科研能力。通过目标把幼儿园的办学价值观具体化到目标实现的相关行为上对每一位成员定责授权使群体行为向着预期目标步步逼近。
2建立动力激励机制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和条件
近代管理理论的重大变革就是完成了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的转变。这种转变的精神价值在于又一次高扬了人本主义的主体地位体现在管理实践中则表现为重视员工内在驱动力的激发。使企业或幼儿园的员工不再被动的成为管理的对象而变为企业和幼儿园的主人使教师自觉将幼儿园的组织目标和他们的个人目标结合在一起将企业和幼儿园变成其实现自我、发展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