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中的运用摘要: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亦即调动人的积极性去高效地完成某一任务或工作的心理过程。教师是幼儿园的主力军,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的缺乏直接影响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幼儿园管理者如何运用激励理论激励教师,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成为幼儿园管理的关键。关键词:激励;管理者;教师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办园质量的关键。对于教师群体而言,需要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是奋发向上的一种巨大的力量源泉。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论”的激励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较高一层才会成为激发动机的主要力量,进而努力实现较高一层的需要得到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人的激励作用最大,最持久也最具有内驱力,当这种内驱力产生,个体便能以百倍的努力去实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管理者应了解这些不同的需要,注意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激励人的行为。著名的管理决策理论奠基人赫伯特西蒙曾说过,领导工作的关键在于领导者,领导艺术的核心在于激励下属积极主动地工作。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大批新教师充实到幼教队伍中,虽给幼教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血液,但往往由于管理不善,幼教队伍中仍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导致保教工作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不足。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如何灵活运用激励理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
f体性,是幼儿园管理成败的关键。一、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1态度不端正,存在失职现象幼儿教师应具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其中爱心是核心,教育中对每个孩子都应有爱的关注。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往往不负责任,不耐心教导,动辄责骂,甚至体罚。有的教师不明确职责和任务,为了方便省事,在活动中限制幼儿或对幼儿漠不关心,从而使幼儿身心受到伤害。2理论素养差,保教能力欠缺目前幼儿园的许多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教育只是摸着石头过河,凭借经验进行;有些教师不善学习,观念落后,理论素养差,缺乏教育和组织能力,不知应该如何引导幼儿活动,怎样提出要求等,问题出现便手足无措。有的教师忽视了教育对象,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保教过程中或过分包办代替,或使幼儿受到伤害。3服务意识淡薄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幼儿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