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筑池底混凝土,待池底混凝土浇筑一半时,再同时从深处浇筑池壁混凝土。池壁混凝土按500mm分层浇筑,振捣底层时延续时间为表面呈现浮浆且池壁内混凝土由内模口下被挤入池内止。浇筑时,应保证混凝土浇筑间隙时间不超过初凝时间的1/2,以确保无冷缝出现。(2)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捣半径不宜大于500mm,振捣时要快插慢拔,防止漏振,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池底、屋面混凝土浇筑2~4h后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平板振动器互成垂直方向振压两遍,木抹子打磨搓平。待混凝土收水后,再用木抹子顺纹搓平2遍,以闭合收水裂缝。5混凝土养护屋面混凝土采用浇水养护。儿童池深500mm,且面积不大,采用蓄水养护。由于成人池体积较大,若采用蓄水养护,因设计池底支撑时未考虑蓄水荷载在内,故对池壁采用浇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对池底满铺河砂30~50mm厚,将河砂浇水湿润保持饱和状态进行混凝土养护。养护天数为15。超过养护期方可动火割除游泳池结构外露的止水螺杆及锚固筋,并使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表面。作者单位:刘秋生深圳市苏一建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518034)
f
关于屋面排水设计的几个问题
1传统屋面排水方式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传统设计方式是先划定屋面分水线,雨水从分水线一侧以2%(或3%)的横坡流向檐沟(平行女儿墙的单侧汇水线),再沿03%~05%纵坡的檐沟流向水落口,汇入水落管排至室外。水落管数量不是依据屋面雨水量计算确定,而是依据檐口天沟落差尽可能小来控制,以避免屋面雨水流程中出现跌水。当檐墙不齐、平面变化较多时,就要设置远多于排除屋面雨水量所需的水落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以下简称《新规范》)对屋面天沟纵坡修订为不应小于1%,更增大了以传统方式设计屋面排水的难度。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是改变沿女儿墙根设置天沟的传统设计方式,将天沟(汇水线)设置到屋面斜坡上,其末端直达水落口,当屋面横坡为2%时,只要天沟与女儿墙交角≥30°,屋面天沟纵坡就能满足《新规范》≥1%的规定。此时,天沟落差值已包括在屋面横坡落差值内。不计入找坡高度,屋面纵坡≥115%。若将屋面纵横两向设计为相同的坡度,如2%或3%,则天沟(汇水线)与檐墙成45°交角,天沟纵坡为114%或212%。屋面水流状态大为改善,雨水流程也较传统设计方式缩短,水落管数量可按计算确定,水落管位置可自由设置,完全符合《新规范》对屋面排水设计的各项规定。2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