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已被普遍重视和广泛运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上还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大大降低。因此,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大家都在探索的焦点问题。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一、控制小组合作的次数和时间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首先要解决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滥用,简单化、机械化的问题。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一些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不必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其次,我还要求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在新课学习之前,发下预习案和导学案,学生在完成预习案的同时,对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做到预知,对自己的心得和自己存在的疑惑有自我认识,这样在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话可说,有事可做,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参与的积极性、目的性、有效性。
f二、建立必需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常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求不明,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我建立了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设小组长一名,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记录员一名,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流动汇报员一名,我们改原来的固定汇报员汇报为小组成员轮流汇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汇报员的的不断变化,可使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特长成为小组“代言人”,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记分员一名,对小组成员根据评价细则进行打分,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这样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使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