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统把握教材,提前渗透意义
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在教学某一知识点的前几天或前几周才去进行备课,在备课时才会去关注相关知识的教学起点问题。有时甚至要等课上完了,学生的作业中出现错误,我们才猛然发现我们的教材编排或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然后去找到问题的源头。其实平时教学,我们需要认真地研读教材的真正用意,系统地把握好教材,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根据以上的分析,乘法分配律这一知识点需要提前做好以下一些渗透:
1.充分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准备在人教版第三册《7的乘法口诀》第78页练习题中有这样的题目:
在教学这一题目时,我们不要只为计算而计算,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题的多重价值(本身为7的口诀巩固,其次也是进一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另外还为乘法分配律作孕伏)。比如“7×67”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出结果,一般学生会根据算式先算“7×6”等于42,再算“427”等于49。接着老师可以问:“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
6
f可以怎样算呢?”有些学生可能会根据算式的意义“6个7连加后,再加一个7,就等于7个7,所以可以用“7×749”来计算。这其实就是学习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的基础,如果在做这题的时候,老师能重视并充分利用这些习题,不仅让学生说出这些算式的意义,用简便方法计算出结果。还应该引导学生比较“7×67”与“7×44”这两类算式表示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理解这样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另外我觉得还需要补充一些这样的算式,如:“7×97”、“7×117”、“9×199”等。虽然学生只学了7的乘法口诀,可能还算不出这样算式的得数,但我们的意图不在算结果,而重在理解算式意义,若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到位,那到了四年级下册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学生的困难会大大减少。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拆分,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铺垫人教版第六册《笔算乘法》第63页(下图)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时,教材安排了两种思路:左边是口算,右边是笔算,其实笔算的过程与口算的过程是一样的,只不过书写格式不同。很多老师在上这节课时都会关注把12拆分成“102”,还会把口算和笔算进行比较。由于在这里有了把“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数相加的和”的经验,所以学生在计算“25×44”这类题目时,老师们会发现,学生把“44”拆分成“404”的人数会比拆分成“4×11”的人数多。我觉得在上这节课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把“12”拆分成“102”,还要关注把“12”拆分成“4×3”、“6×2”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