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作者:杨煜敏来源:《南北桥》2019年第19期
【摘要】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优化学科教学过程。本文中我就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习惯进行探究,谈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工作的开展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
16720407201919143
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来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是学科教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所以教学改革在实践过程中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尤其是注重学生能力和习惯的养成,从而促进学生本身学习能力、学习效率的提升,最终将学校教育中教师教,学生跟着学习的状态转换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交流、思考的状态。所以,在我看来当前的教育教学体制下,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要秉持着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的设置都围绕着学生的需要,从而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营造高效的课堂、活跃的教学范围、良好的师生关系等,保证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高的学习效果。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基础科目,也是中国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科目。本文中我选择探究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因为从语文这门学科来看,其包含的语言和文学两个方面都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学习项目,所以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长久的努力,逐步形成对应的学科思维,掌握学科知识的学习规律,而小学生由于身心发育方面的不成熟性,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学习的自主性较差,积极性缺失,甚至因为受挫折能力较弱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畏难心理,一遇到困难就下意识逃避。所以也就更加需要我们在教学一开始就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习惯矫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其耐性和恒心。那么本文中我就从日常教学入手,谈谈如何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语文学习上的良好习惯,进而塑造其思维,构建其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让课堂“动起来”
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强的活力和积极性,而语文涉及的文学和语言类内容一定程度上需要学生发散思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