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常用放大器数字电路基础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晶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建议学时
10
10
20
10
84
12
10
12
2
晶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4
直流稳压电源
10
模拟电子技术
放大器
8
选学模块
正弦波振荡电路高频信号处理电路晶闸管及应用电路数字电路基础
8
16
80
10
2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12
数字电子技术
触发器
2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
6
说明:(1)“基础模块”为各专业必修内容,建议安排84学时;“选学模块”为各专业限选内容,选定后也为本专业必修内容,建议至少选择12学时教学内容;课程总学时数建议安排96学时以上;
9
f(2)实行学分制的学校,按16或18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2.教学方法建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岗位变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适应不同专业需求及学生的多样性,可通过对选学模块的灵活选择,体现课程的选择性和教学要求的层次性。提倡做中学,做中教,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或典型电子产品的制作等,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主要器件和典型电路,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其外部特性和功能,分析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典型应用,了解其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并学会正确使用。3.教材编写建议教材编写应以本教学大纲为依据,合理安排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内容,可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或学时安排编写相应教材。为便于教学中灵活使用,并适应不同地区与学校的教学条件,实验、实训内容可单独编写。教材内容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注意反映电子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教材应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支持。4.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数字化教学资源(如教学演示软件、多媒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