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现象必须制止以提高心理健康教
f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3片面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现代医学社会学等科学的基本原理采用多种方法对中小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就心理辅导而言有会谈角色扮演信心训练行为矫正心理沟通和心理测量等但目前一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学科化知识化的倾向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向中小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甚至于象其它学科知识教学一样机械设定知识体系目标任务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手法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它不仅不利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反而变相地加大了其学习负担增加其心理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地方还编印了供学生使用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教材并要求学生购买此举严重违反了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这显然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一种不合理操作必须予以解决诚然在特定条件下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和有关教材的开发运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不能片面地按其它学科教育的手法去操作动作它由于心理问题具有偶发性多因性隐蔽性和缓显性等特点绝非靠什么知识的灌输原理的阐释就能加以解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只是靠某门课程的开设就可简单达成唯有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和课外教育有机结合家庭社会学校共铸合力领导教师家长学生全员参与并长期不懈地开展下去才能真正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否则片面强调学科化知识化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空乏无力二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教育不良倾向的对策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种种不良倾向或错误操作方式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的成效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现代化专业化和本专化等发展趋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1确立发展意识凸现学生主体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