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探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日渐成为教育的主导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在具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观念上,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忽视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实践活动中,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割裂开来,存在课程化等倾向。这些倾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江苏省丹阳市第三中学自2005年以来,就开始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以期望找到适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模式。模式的探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它自身的特点,重在教育、预防和潜能开发,同时还要注意氛围的营造。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学校以“做一个阳光的三中人”为宗旨,逐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测量、潜能开发、心理咨询、心理行为矫正、班主任工作相结合的心理健
f康教育模式。氛围的营造注重学科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生存
的环境,给学生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因此,学校十分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性,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渗透到各个教师的教育观念中,让广大教师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为此,学校先后邀请蒋伟凤等心理方面的学者、专家来校讲学、指导。广大教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升了育人境界,让他们懂得,自己在适当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完善教育基地建设一流的基地是学校开展好心理活
动的载体,为便于更系统地实践、研究、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之路,学校在全市率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学校经过积极争取和不断努力,与中德心理大学达成了相关合作意向,成立了三中中德心理大学实践基地,并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签订了相关合作协议。基地建设以“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团体辅导与潜能开发、心理志愿者与中心组建设、课题与课程研究、心理评估与心理档案建设”六大工作为核心,积极开展心理测评、团体解压疏导等实践与研究工作。重视家、校相结合积极创设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f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大教育”观念,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