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果进行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往前后变化,以此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程度;其应用范围: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操作程序: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建立基线方法:一是确定介入目标,二是选择测量工具,三是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评估注意事项:一、注重自我评估与反思;二,调动服务对象积极性,让其积极参与评估过程;三,评估方法要与社会工作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四,要切合实际需要。结案:当服务对象问题已经解决,或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行动。结案工作:一、总结工作;二、巩固已有改变;三、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四、撰写结案记录。巩固已有
1
f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服务对象反应:两极情感反应,即负面情及正面情绪;负面反应: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结案类型:目标实现结案,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结案,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结案,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结案反应处理方法:与服务对象回顾介入过程,以确定是否时机成熟;提前让其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接触,提醒其学会自立;估计一些可能破坏因素,预防问题产生,稳定成果后再结束;安排正式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成果,以建设性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跟进服务实施方法: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
第二章儿童社会工作儿童概念:1989年、第44届联会、《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公民,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儿童定义要素:生命中一个特定阶段,是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位一体,作为人生初始期而受到关注,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阶段。儿童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生理特点:成长性、基础性;心理特点: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行为特点:探索性、模仿性。分婴儿期01岁,幼儿期15岁,学龄期614岁。儿童需要;生存需要、爱需要、学习需要、游戏需要、社会化需要、被保护需要。儿童社会工作定义:凡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各种事业(联合国);现有社会经济基础、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