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一、背景
早在公元1世纪,古罗马昆体良学派指出,学生们可以从互教中收益。1806年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念从英国传入美国,受到美国教育家帕克Park、杜威Dewey等人的推崇并被广为应用,最终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现代的合作学习研究热潮,并且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逐渐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人类靠单个人的力量在某一科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越来越困难,近几年的诺贝尔奖的自然科学奖项,均为几个人共同获得。合作越来越成为人们需要和共识。俗话说:“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条虫。”中国人合作精神之匮乏已成痼疾,“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合作精神”应当是第一要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合作学习,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会向全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中小学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小组合作的基本理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一种教学策略和新的学习组织形式,是一种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具体而言,合作式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为几个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以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
f小组进行对比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合作式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
三、理论依据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是新英语教材特征的体现。《国务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育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从本质上的对话、交流、合作等为基础的知识构建活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任务是“……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精神”,并且其中明确规定基础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