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三级”教育、四新、变换工种、复工、其他人员教育,有会议纪要、签到表;(三级教育卡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4、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相应的记录;(如制定安全宣传栏,宣传标语等)
六、设备设施
1、建立“三同时”管理档案,提供安全评价报告、房产证、厂房验收报告、消防验收报告、防雷检测报告等资料;2、建立机电设备台账;做好设备运行、维护、保养记录;3、建立特种设备台账,包括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检测台账。收集特种设备相关资料,包括特种设备技术文件、人员操作证、检测报告、登记使用证等。
七、作业安全
1、建立至少包括下列危险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
2
f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咨询
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人员等:(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3)能源介质作业;(4)高处作业;(5)大型吊装作业;(6)交叉作业;(7)其他危险作业。2、对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辨识,制定控制措施;3、建立对“三违”行为的管理制度,明确监控的责任、方法、记录、考核等事项。4、建立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的管理制度,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5、建立相关方名录和档案,收集相关方安全协议和资质证书复印件;
(相关方包括外来施工方、供货方、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等、编制入厂须知)
6、建立有关人员、机构、工艺、技术、设施、作业过程及环境变更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做好相应台账;
八、隐患排查
1、制定隐患排查方案,采用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检查、日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患排查;班组应组织每月两次的安全活动,做好相应的活动记录。
九、危险源监控
1、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确定重大危险源,对确认的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3、按照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向安监部门和相关部门备案;4、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和检查;
十、职业健康
1、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监护档案,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监测并公布监测结果;2、职业病危害作业点缺少分布图,缺少检测报告;3、未建立防护设备台账(如冷风机,除尘器等)(名称、编号、投入时间、安装地点等)
十一、应急救援
1、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或制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2、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或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并进行训练;3、依据AQT90022006《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