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群体或教育系统,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从书本到书本也会产生局部生态环境效应。这一原理在教育学中一直是受重视的,但从生态学的观点去分析,提高了高度,并逐渐有可能走向定量化。这个规律指出受教育者的环境,如家长不能对孩子溺爱,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现实,教师的教学要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机会。
f四、教育节律,与此相对应的生物概念是生物节律或生物钟,看了作者所举的例子,是说教育要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规律。五、教育生态的边缘效应。一种是指人才的流动,学术交流,有利于知识的更新和创新。另一种是指现实存在的薄弱边缘,如薄弱学科、后进生。六、一潭活水效应。是指教师的知识要更新,跟上时代步伐。国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开放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生态学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生态学术语和原理来阐述教育现象,比较易于理解,但就学校层面如何来实践教育生态,没有提出可操作的思路,只是在最后一章的生态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中提高了环境教育,提出要把学校建成花园式学校,要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教育生态环境分为外生态、类生态和内生态三种,外生态是指自然环境,类生态是指人文环境,内生态是人的发展。生态课堂应该是和谐的、有效的。要搞清生态课堂和生态教育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首先要对“生态”二字的本义理解。在网上搜索后,发现只有“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方面是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的组成和数量
f比例相对稳定;另一方面是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比如,生物个体会不断发生更替,但总体上看系统保持稳定,生物数量没有剧烈变化。学校是一个教育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个元素如何做到平衡,什么样的状态算是平衡,需要我们去探究。
思考教育生态问题严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伊莱亚斯提到了教育环境的严峻,他说,我们发现这个世界贫富差距在拉大,人们过多地在强调经济增长,但自然环境在恶化,知识的鸿沟在扩大……难道这些和教育没有关系么?教育应该将更多的社会因素纳入进来,应该更多关注到人口、财富、犯罪、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