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候”到“长大后”,“到后来”,“到如今”,时间在流逝,这乡愁,也从一个人的乡愁,变为一群人、一代人的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普普通通的意象使得诗人笔下的“乡愁”被放大了无数倍。让人倍感诗人笔下“乡愁”之情的浓烈。全诗只有88个汉字,从希望到失望,从失望到绝望,再从绝望到希望,将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又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深切希望。这首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了,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地淋漓尽致。从中也不难发现余光中的爱国情结,正因为爱国,才渴望祖国的统一,才有了如此深深的思念,才有如此的乡愁产生。可见余光中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情感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漂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个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阔的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下深深地时代印记。当时因为大部分人由于分割两岸,亲人无不牵挂中隔岸的亲人,致使上升为对祖国的眷恋。这首诗正是反映了当时多少人们盼望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多么盼望台湾能够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正是抒发了当时大多数人的心情和爱国情结。《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
24
f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
余光中的诗《乡愁》短小的篇幅,朗朗上口的音律,让人印象深刻。乡愁,是一种思念家乡的忧愁心情,在远离祖国大陆的华夏儿女眼中,包括余光中的眼中,中国就是一个“乡”,让人视为“母亲的怀抱”。那种人类永恒而又共同存在的对故土的眷恋的情感就是“愁”。“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一种乡愁;“床前明月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