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余光中诗中的乡愁情结
作者:任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2期
摘要:乡愁是余光中诗歌创作中的基本主题,从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和坚守,本文试从余光中诗歌内在情感、意象、诗歌形式等方面来分析余光中对中国古典诗词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余光中乡愁诗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乡愁情结;情感;意象;诗歌形式
作者简介:任倩,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2023601
作为深爱祖国母亲的华夏子孙,余光中的灵魂深处有着与生俱来解不开的中国情结。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以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正如他在作品《黄河一掬》中说:“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1
从余光中作品中乡愁母题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对往日祖国生活的怀念,对祖国故土的深挚的眷恋。这种感情根植于他21岁以前在祖国生活的点点滴滴,那烙在他记忆的底片上的乡愁情结,给他乡愁母题创作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余光中21岁离开大陆去台湾,期间曾在美国、香港漂泊多年,然而对台湾本土的依恋,对中国母体的萦怀乃至对五千年的文明的崇拜,始终笼罩着他的文学和人生之途。他虽身居台岛,但是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大陆。不平常的经历和阅历以及他的渊博学识和杰出的艺术才华,决定了他必然选择用自己的创作来抚慰离开祖国带来的精神上的伤痛。余光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对母体文化的挚爱、坚守与呵护,是余光中乡愁题材作品的深层内涵。2余光中认为“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然长在”(《听听那冷雨》)。3正是这磁石般的向心力,将余光中与祖国民族文化紧紧地吸附在一起。文化传统不像故乡那样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承载物,有一个清晰具体的意象,但它以自己独特的方渗透在民族的血液中,流淌在历史的长河里,无声无息却发挥着无比浓重的力量。所以余光中虽然身居孤岛,但是他的乡愁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渗透着浓浓的古典诗意。
首先,余光中的乡愁诗从内在情感上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中的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民族感。正如诗人在《〈白玉苦瓜〉序》中所说:“写诗要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还要有纵横交错的现实感。”4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忧患意识的传统。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