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区和感觉区及其功能特点答:额叶运动、顶叶感觉、颞叶听觉、枕叶视觉、岛叶内脏活动主要运动区:额叶中心前回〔波劳德曼(Bro-dma
)脑图的第4区〕控制四肢远端肌肉、6区控制四肢近端肌肉。主要感觉区:
第四章感觉器官
一、名词:1、简约眼:将眼球等效成只有角膜单一折光面的等效光学结构。2、视野:单眼固定的注视前方一点不动,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3、近点:人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4、生理盲点:视网膜上视神经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神经盘,该处无光感受细胞,在视野中形成盲点。
f5、视力: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6、暗适应: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室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段时间,视敏感度逐渐增高,恢复在暗处的视力,这称为暗适应。明适应:从暗处初来到亮光处时,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稍待片刻逐渐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7、听阈: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人类最敏感的频率在1000~3000赫兹。8、听域:最大可听阈与听阈包围的区域称为听域。9、眼震颤:当躯体作旋转运动时产生角加速度引起的眼球运动。二、叙述1、中耳增压效应声波通过鼓膜、听骨链作用于卵圆窗时,其振动的压强增大,而振幅稍减小的现象。2、视觉三元色学说视网膜有对红、绿、蓝特别敏感的三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三种感光色素,当某一波长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种视锥细胞分别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最终产生某一种颜色的感觉。3、视觉二元学说及其如何证明。①视杆或晚光觉系统:对光敏感度高,司暗光觉,分辨力差,无色觉,在光线较暗时起作用。②视锥或昼光觉系统:对光敏感度低,分辨力高,有色觉,在明亮的环境中起作用。证明:1、视杆、视锥在视网膜的分布特点:a视网膜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而视锥少;近视网膜中心部,视杆越少而视锥越多,在黄斑中心的中央凹处,仅有视锥没有视杆。b中央凹处在亮光下有最高的视敏度和色觉,在暗处较差;视网膜周边部则能感受弱光,无色觉清晰度较差。2、昼活动动物只含视锥细胞,夜活动动物只含视杆细胞3、两种感光细胞存在不同的感光物质。4、视杆系统存在典型的会聚式联系,而视锥系统会聚程度低或是单线联系。4、行波学说①当声波到达卵圆窗时,基底膜从底部开始振动,按照物理学的行波原理向耳蜗的顶部方向传播。②不同频率的声波,行波传播的远近和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不同。③每一种振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