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环境的剧变。副交感神经保护机体、修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5、特异性感觉传导途径的特征答:1、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视觉、听觉为多级2、传导途径中交叉3、除嗅觉外都经过丘脑中继,投射到皮层的特定区域
f6、突触后抑制的类型答:突触后抑制: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而引起后继神经元产生IPSP的现象称突触后抑制。分为:1)传入侧支性抑制(交互抑制):感觉传入纤维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引起另一中枢的神经元产生IPSP的现象。2)回返性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沿轴突外传,同时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回返作用于同一中枢的神经元,抑制原先发动兴奋的神经元以及同一中枢的其它神经元。7、神经元的分类及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答:1、分类1)按机能:a感觉神经元:如:脑和脊髓的神经节细胞b中间神经元:如:分布在脑和脊髓内的神经元。c运动神经元:如:支配骨骼肌的神经元和自主性神经节内的神经元。2)按引起后继神经元兴奋还是抑制: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3)根据释放的递质:胆碱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2、联系方式:1)辐散: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分支与多个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常见传入神经。2)聚合:一个神经元接受来自不同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常见传出神经。3)链锁状:空间范围扩大。4)环状:时间上延长或终止。8、感受器电位的特征答:1、非全或无,有总和现象2、不传导,以电紧张形式扩布3、无潜伏期4、具有适应现象5、不易受麻醉药物的影响(麻醉后,有感受器电位,无动作电位)9、浅感觉和深感觉的通路答:1、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轻触-压觉浅感觉传导:感觉传入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同节段脊髓更换神经元,交叉至对侧沿前外侧上行(第二级神经元);丘脑内更换神经元,投射到特定大脑皮层(第三级神经元)。2、深感觉:肌肉本体感觉、深部压觉、精细触觉深感觉传导:感觉传入神经元沿同侧脊髓背索同侧上行(第一级神经元);在延髓更换神经元,交叉至对侧上行(第二级神经元);丘脑内更换神经元,投射到特定大脑皮层(第三级神经元)。10、下丘脑参与的三大调节轴答:1、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2、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轴3、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11、大脑的功能分区,以及主要的运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