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严重偏向于制定者一方,理论脱离实际,产学难以结合,因此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4高职课程的开发对策41打造课程开发的良性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积极打造课程开发的良性机制,形成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首先,高职院校应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明确课程开发流程及工作职责,提供课程开发的指导服务,确保资金、政策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充足条件,全面推进高职课程开发,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干预,对课程开发给予组织保证3。同时,各系部成立课程开发小组,具体负责课程开发的市场调研、审核立项、开发实施和评价总结工作。市场调研与分析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应派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深入企业取得第一手的课程学习情境资料,并选择典型工作任务,从中提炼出某一职业的核心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学习情境,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其次,高职院校应建立课程开发激励机制。为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应从教师的工作量核算、专项绩效津贴、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柔性化管理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4确保课程及时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组织实施。42形成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紧密合作、共同研讨开发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条件,高职院校应积极形成课程开发的校企合作机制。首先,校企应共同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课程开发不应只是高职院校教师封闭、孤立地进行,而应积极邀请相关技术专家、行家里手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整合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选取和课程目标与企业的职业岗位能力相吻合,建立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的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其次,校企应共同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为促进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良好实施,高职院校应更多地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行家里手担任兼职教师,将行业企业的新成果、新产品和新技术动态地融进课程内容之中;努力实现“教室和车间合二为一,教师和师傅合二为一,学生和学徒合二为一,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课程实施中的积极作用5。同时,课程评价应积极引入社会评价、行业评价和用人单位评价,在开放多元的评价反馈机制下,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的全过程。43提高课程开发的教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课程开发的先决条件,高职院校应不断提高课程开发的教师职业能力。首先,应培养教师先进的课程理念。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更是课堂教学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的主持者和咨询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