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概念,能力内涵将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职业能力不仅仅是指具体岗位技能,还包括职业关键能力,即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2。23就业导向原则高职课程开发应充分体现就业导向原则。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课程开发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通过高职教育使高职学生“无业者有业可就、有业者安居乐业”。课程开发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衔接,帮助学生具备就业能力,胜任工作岗位要求。24多元开发原则高职课程开发也应体现多元开发原则。多元开发是指课程开发不是只由高职院校单方进行,而应广泛吸收行业企业人员、课程开发专家参与进行。高职教育是面向基层一线的职业教育,通过课程的多元开发才能把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转化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在课程开发中体现出来,使课程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3高职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31流程过长,效率不高高职课程开发从进行市场调研开始,再到审核立项、开发实施和评价总结,涉及环节众多,各个环节要层层落实,层层审核,涉及部门多、人员多,所需召开的会议多,流程过长,效率很难提高;同时,层层落实有可能造成对教育政策、教育理念理解上的偏颇;层层审核看似多个环节把关,其实是机构过多,责任不清;衔接不好,沟通不利,开发流程过长造成对课程的市场适应能力差,这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效果。32因人设课,影响质量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由于教师的专业素质、时间精力以及信息不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学校不能准确了解人才市场需求或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常教师自己制定计划自己执行,容易造成“因教师开课,因设备实训”的问题,并未严格按教学实际需要去设计课程,而是按师资、设备等实际资源去设置课程,在课程调整或课程整合时,也因各种人为因素制约课程设置。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课程开发及人才培养的质量。33单独开发,质量不高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传统的课程开发只由高职院校教师独立完成,开发过程具有封闭性,难以贴近职业需求,难以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要求的无缝对接。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在课程开发上,只有一条专业主线是不够的,还需要第二条、第三条主线。需要校企合作,多方共同开发。只由某一个专业教研室负责课程开发,由于受专业局限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发的课程从名称上看似具有复合型,而实际上教学内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