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分析及对策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北京777健康网200676
点击数:
1540
更新时间:
我国中学生心理辅导已经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不少中学设立了心理辅导机构,也适时地开展了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使得心理辅导比较正式地纳入了教学系统,这确实是教育史上的伟大进步。然而,由于对心理辅导这一观念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缺乏专业的心理人员,心理服务不够规范,课题钻研不够深入,组织管理缺乏有机性,地区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而使得心理辅导在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一、心理辅导简单的等同于为学生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信息,导致心理辅导走向课程化、知识化的错误倾向。心理辅导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形式,它着眼于发展性辅导目标,以中学生成长为主题,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线,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心理辅导不同于传统的学科,它主要不是传授纯粹的心理学知识,而是通过辅导活动使学生获得解决自己成长中的问题的成功体验与经验。在心理辅导时,教师固然需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心理学知识与信息,但是学生所需求的远非仅仅是一种知识,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由某一问题可能引发的学生的认知或情感方面的困惑与烦恼。心理辅导老师应敏锐地从学生的外在表现领会到学生的诸多心理需要,要知道,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不是让学生通过什么心理学知识的考试或培养其成为心理专家,而是在成长中找到更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积极的内在动力。二、把心理辅导看做是师生间的一种谈心,使心理辅导走向了“咨询化”的道路。心理辅导必须是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诚然,在学校中师生之间的谈心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重要形式,是教师用于解决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的一剂“良药”,然而在课间、家访乃至日常交往中所开展的师生谈话,往往是表面和肤浅的,这样的谈心就其内容而言,对多数学生确实是适用的,但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就其深度而言,许多时间仅仅停留在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的“公理”上,这些所谓“公理”,学生人人都懂,如考前严重焦虑抑郁,学生本人也认为那是不正常的,他甚至也会开导别的同学,可自己就是跳不出那个心理怪圈。
f事实上,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若用一般的传统式道理说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解决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就得需要专职人员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来进行,这恰是国内学校最为薄弱的阵线,也是今后急需加强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