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经典回顾】
一、(台州中考)阅读下面图片,完成14题。
(图片来源于《钱江晚报》2016年5月13日)1阅读图片中的数据及与数据相关的文字,你得出哪些结论?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整合图片中的数据及相关文字等多种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2下列对图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图中漫画的主要意思是告诉人们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以防被偷走。B图中设置锁状图标“”的用意是提醒人们不要将手机、电脑等通过网络连接。C上网时不点来历不明的链接,不要浏览不健康的网站。D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要妥善保存身份证、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思路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图表的准确性。阅读图表要注意的事项有:①表头;②分类、图例;③数据;④注释性文字。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你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对材料中某小伙的做法加以分析。(4分)
2016年4月8日,北京某小伙莫名其妙地收到一条“订阅增值业务”的短信,他根据提示回复了一条“取消验证码”的信息之后,自己的手机SIM卡被恶意复制,卡中的个人信息全部被盗用,半天之内支付宝、银行卡里的钱被席卷一空,而最后他也没用完全明白自己的钱究竟是怎样被黑客盗取的。
(材料来源于《北京青年报》2016年4月13日)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前提仍是要准确阅读图片与所给材料,找出共同点,针对小伙的做法进行评析。4如果把上面的图片张贴在公共场所的宣传栏中,你认为此图片对网民能达到宣传目的吗?请说明理由。(4分)
1
f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从图片特点和宣传效果两方面来回答。
二、(大连中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12分)
【材料一】
关于风筝的起源有很多说法,比如斗笠、树叶说,认为风筝的出现受到被风吹起的斗笠、树叶的启发,
还有帆船、帐篷说,飞鸟说等。观点虽不统一,但风筝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并无异议。《韩非子外储说左
上》中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可见春秋
战国时期已有风筝,不过为木质。
随着造纸术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纸糊的风筝逐渐兴起。到了宋代,放风筝已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
户外活动。明清时期,风筝的制作技艺、装饰技艺得到空前发展。至清朝道光年间达到鼎盛。
(摘编自《早春的风筝》)
【材料二】
风筝上绘制的图案十分丰富,它们往往寄寓人们追求幸福的愿望,蝙蝠并不美丽,但因与“遍福”“遍
富”谐音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