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的产物,表面上看是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掌握,但题型是开放式的,实际考核的却是考生多元史观的积累。这样的命题也反映了当下高考对多元史观培养、史学思维养成和史学方法运用的要求。高考命题对能力考核的重视可见一斑。4、对社会,现实,热点的关注历史的试卷很多时候不会回避热点,它很有意识的针对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做一些题目,根据你所学的东西来看待这个现象或者评判这个事情。很典型的今年的新课标试卷考的33题,考的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的人达到12万,1992年大量的人下海去了,这个现象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今年是2012,20
f年前1992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了非常重要的南方谈话,随后党的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围绕市场经济来做的一个结合热点的题目。所以,考生在最开始需要了解材料很重要,要积累很多东西,在最后临近高考的时候还需要把握一下今年国际国内有哪些时政热点可能对高考复习有一个指向性高考命题虽然从“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重在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考查,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作为载体的,离开了历史基础知识,历史学科的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二、教学、复习建议:1抓主干知识,对历史概念要阐释清楚。2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一些原始材料进行教学。一网上搜索资料,史书、视频、回忆录、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国课程网等;二是将人教版、北师大版、岳麓版等版本的历史教材结合讲。这些都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多得的极其珍贵的历史辅导资料。建议学校给每个老师配备三套教材。3、平时训练试题的材料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考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支持自己的论点或者说明某一观点。4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5注意历史试题的生活气息,用一些时间关注社会问题。以上仅是个人不成熟的观点,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