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具、美劳类玩教具、表演类玩教具。
按玩教具制作使用的主要材料进行分类,可分为纸质玩教具、竹木玩教具、布绒玩教具、土质玩教具、塑胶玩教具等。
三、玩教具发展简史
学前儿童玩教具的历史和人类文明一样源远流长。经考证发现距今一万年前的新时期时代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陶制玩具。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玩具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生活水平以及不同地区、民族风情密切相关。无论在古代东方还是西方,都出土了不少古代时期的玩具。考古学家在3500年前的古埃及的古墓中发现由粘土、木头、兽骨、象牙等材料制成的“玩偶”。在中国,大汶口遗址出土了5000年前的第一套玉制玩具、第一套几何玩具“跑马岭梯形石”,在半坡遗址发现的陶球和石球,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石陀螺、房屋模型玩具等。东汉王符所著的《潜夫论浮侈篇》是我国最早记载玩具的书籍。
在中国民间,玩具俗称“耍杂”、“耍货”,民间玩具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形式,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瑰宝。例如:拨浪鼓(如图11所示),其主体是一面小鼓,鼓身和鼓柄多为木头或竹子,鼓面用羊皮、牛皮等制成,鼓身两侧缀有两枚弹丸。转动鼓柄时,弹丸甩动敲击鼓面,发出“咚咚”的声响。拨浪鼓的历史很古老,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形状类似的物品出现,《诗经》中也有相关记载。拨浪鼓最早是作为一种乐器,在仪式中演奏宫廷雅乐,流入民间后,就演化为民间的音响器具。古代的货郎就经常摇动着拨浪鼓,走街串巷招徕顾客。由于拨浪鼓具有一定的娱乐色彩,因此逐渐成为儿童的玩具。南宋画家苏汉臣所做的《五瑞图》中,就表现了儿童玩拨浪鼓的情景。布老虎(如图12所示)可以说是中国布制玩具中的代表,因为它和我国的民间风俗有着密切关系。由于老虎身躯高大,体态矫健,威风凛凛,因此被奉为“百兽之王”。古时的人们常常以老虎为原型,缝制虎头帽、虎头鞋,人们希望借由鞋,希望儿童穿戴后能像老虎一样勇敢威猛。布老虎头大眼大,模样威武,却又不失天真和稚气,憨态可掬,深受儿童的喜爱。兔儿爷(如图13所示)是一种流行于北京城的中秋节令玩具。
f人们就用泥塑造出打扮各异的兔首人身像,尊称为“兔儿爷”。兔儿爷既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的供奉之物,又是儿童的中秋节玩具。有些兔儿爷的肘关节和下颚能够活动,俗称“吧嗒嘴”,更受儿童喜爱。《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届中秋,
市人之巧者,用黄土传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图11
图12
图13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