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读《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提起中国的近代史,怕是不得不说起这改变中国千年历史文化之大事件鸦片战争。我们学习导致此局面的原因,大多数是关于闭关锁国政策。而事实真的是那么简单吗?茅海建先生却是从“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意大利著名史学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让我们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天朝的崩塌,以史为鉴,以免重蹈覆辙。不同于普通的历史书籍,《天朝的崩溃》没有那么浓的历史政治味儿和强加的道德味。用平时真切的记载,还历史以原貌。此书并不撰写于当时,而是经历了政治局面动荡变革大半个世纪之后,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再一次诚恳反思、深广探究之后而完成的。屹立数十载,成为史学经典,实在值得人去细细阅读,慢慢思考。不同于寻常史料对于林则徐的赞美,崩溃开始于琦善、奕山、牛鉴这样著名“卖国贼”的身上。当下的我们,极力描述推崇关天培、林则徐这样的英雄,而去唾弃所谓的“卖国贼”,殊不知人物事迹描写添加了后人太多的主观意向。关天培自己未必以为自己是为国捐躯,更多的可能是坚守了职位的本份;林则徐不一定是了解了世界局势因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御敌方略,更多的可能是坚持为官操守维护天朝体统;奕山、琦善都曾是主战派,惜命、爱官的毛病是有的,但要说他们都为一己之私欲卖国求荣恐怕有失公允;连道光这个老皇帝,他当不好这个皇帝、眼界不高、谋略不深都是有的,但国是他自己的,总谈不上自己出卖自己。琦善的不幸在于他认识到了对手的强大,他清楚的知道打不过那个从制度、文化到军事装备远远强于中国的对手。所以他选择另外一种解决之道,以保中英相安无事。作为一个被中国“奴性”思想深种的小小官吏,他的妥协只不过是处于恐惧,出于自发,在当时没有及时的转换成一种进取思变的动力。可以说,琦善的所作所为不过是那个时代正常运转逻辑的反映,他既不是奸臣也不是忠臣,他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通人。爱国派,也就是主战派。其立场未必真的是爱国。照这样打下去,一场场战争,带来的可能是国破山河在,痛苦的不过是基层的百姓。投降派,也就是主和派,和解并不是那么罪不可恕,纵观历史,暂时的投降也并非不可带来未来的安宁。可这些,仅仅都是我们在道德方向产生的分歧,而非技术上的,战争的失利也并非因为大家不够爱国、皇帝不够爱民,更多的似乎是安稳的现世输给了战火的船坚炮利。也许,放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