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推进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债务治理正在逐渐优化;储成兵(2010)的研究则得出在不同的负责区间下负债比例和公司绩效的关系是不同的;田侃(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发现虽然负债融资不能是代理成本降低,但对抑制大股东剥夺小股东很有效。龙建辉(2012)认为,银行负债和非银行负债的治理治理效应是不一样的,非银行负债会导致代理成本降低,而银行负债则会导致代理成本增加,这种差异是因为产权性质不同。因为中国的制度背景特殊,近年来有一些中国学者开始考虑制度背景变量,如金融发展、市场化进程以及政治联系对负债治理的影响如:唐松(2009)通过实证发现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负债融资与公司的价值是正相关的关系;罗正英(2010)发现市场化程度对发挥银行债务的功能有显著影响。23对国内外研究的评论由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对于负债融资治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很多,但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同,研究结论也不一致。国外学者的研究是基于西方发达资本市场,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我国不一致。我国上市公司尤其是交通运输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模式与西方有很大不同。最根本的是,我国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所有制机构,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因此,需要从我国实情出发,在借鉴国外成熟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债务融资治理理论,以期指导公司治理实践。3实证研究31研究设计311研究假设(1)负债期限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理论认为,负债融资可以减少经理满足个人私利而造成浪费,以及不努力工作所造成的代理成本。负债融资中的短期负债融资可以减少经理人掌控的自由现金流,降低经理谋求私利造成的代理成本。然而,我国交通运输业企业特殊性,例如,债权主体对企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业的监督力度小,还没有完善的破产机制,对经理人员股权激励不足等。因此,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效应可能失效,即短期债务与经理人谋求私利造成的代理成本不一定存在负相关关系。另外,企业的经营者受到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约束,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短期负债需要在短期偿还,出于偿还短期负债的紧迫性,经理人决策失误的风险要大于长期负债。因此,提出假设1:假设1:短期负债与经理人谋求私利造成的代理成本正相关,并且短期负债比长期负债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更显著。(2)负债来源结构的治理效应。一般来说,企业的负债按来源可分为三大类,即银行借款、商业信用与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