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相关性二、会计计量(一)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
未经确认就不能进行计量;没有计量,确认也就失去了意义。(二)会计计量属性
1、历史成本:指按照形成某项会计要素时所付出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通常采用历史成本为基础。2、重置成本:指按照现在形成某项会计要素可能付出的成本计价。3、可变现净值:指出售时可能收回的金额(扣除可能发生的费用后的净值)。4、现值:是指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5、公允价值: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三、会计记录(专门方法)(一)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方法。(二)复式记账。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三)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为会计记录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始资料,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完整的方法。(四)登记账簿。是根据填制和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在账簿上进行全面、连续、系统记录的方法。(五)成本计算。就是对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六)财产清查。是通过实物盘点、往来款项的核对来检查财产和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四、账务会计报告账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账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一)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二)利润表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三)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账务报表。
第五节会计循环
(1)会计确认;(2)入账;(3)过账;(4)结账;(5)编制调整前的试算平衡表;(6)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6)编制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7)编制账务会计报告。
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既然会计核算要水断地收集、输入、加工、转换、输出会计信息,就不能回避信息分类的问题。通过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
的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科学、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
f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二)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三)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四)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五)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会计科目表
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