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盈余管理本质
作者:曾真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14期
摘要:对于盈余管理是否属于财务舞弊、财务欺诈至今仍然存在争议。这样给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带来决策的失误,作监管者带来监管上的困难。由于某些盈余管理并不等同于舞弊及欺诈。所以,应当对盈余管理的本质进行探讨,使得财务报告更加的具有决策有用性。
关键词:盈余管理;本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7007001
一、盈余管理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会计信息在理论上应当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而会计准则是经济活动与会计信息之间的一个中介,若存在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那么会计信息将是企业经济活动真实、完整的反映,即表现出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我国在2006年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后,会计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的转变。在决策有用观下,存在着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问题,即相关性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可靠性的降低,反之亦然。在这种情况下,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是因为在企业活动中,大多数所采取的还是历史成本,造成企业真正的经营活动与账面上的会计信息的不匹配,形成应计项目。同时也因为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对某些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拥有自主选择权,所以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个人的判断和观点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调整账面盈余。理性的企业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出发,使得企业在不超越会计准则的情况下令账面盈余达到期望水平。由于每个企业差异性的存在,造成所选择的会计估计方法和政策的不同,最终导致判断结果大相径庭。
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企业的会计选择,而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也反过来对盈余管理有影响。未来的准则制定更多的应该是以原则导向,而不是以规则导向。在规则导向下,会计准则越是细致就越容易由于经营活动形式的变更而失效,也就越容易为“创造性会计方法”提供可乘之机,致使会计信息显著失真。而以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准则的时效问题,却又由于企业自由诠释和操作空间大使得盈余操纵的监控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准则只能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计量有一个大致范围,而不会具体到某个经济活动的操作上去,所以管理层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f二、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财务欺诈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盈余管理应当区别于财务舞弊与财务欺诈。财务舞弊是指有预谋的故意误报或遗漏重要事实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