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实际节能量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因此建筑节能的CDM项目基本上尚属于空白。截至2008年10月,全球4000个CDM项目中,仅有10个是属于建筑节能领域的。
f基本上把潜力巨大、社会效益好、小型、分散并能与终端用户直接相关的建筑节能项目排除在CDM机制之外。为此,联合国有关机构设计出了PCDM机制,就是通过对一个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在该区域实施一个或者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减排和增汇措施,实现大面积的建筑节能,并将所有项目整合成一个CDM项目。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碳排放上升期,在新的成片开发项目中,应根据综合资源规划IRP方法,改变过去单纯以增加资源供给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的思维定势,将提高建筑能源利用率从而节约下来的资源统一作为一种替代能源,从而降低区域开发中的碳排放强度。三级IRP方法中的“资源”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传统发电厂和热电站,还包括:1末端采取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节能措施所减少的需求和预计能够节约下来的能源2当地可以规模化利用的可再生能源3当地可以利用的余热和废热、自然界的低品位能源、可以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的能源,即所谓未利用能。只有在区域层面,才可能将各单体建筑的能量流整合成合理的流线,变成一种资源。低碳城市的建筑能源规划方法论二级设定区域建筑能耗目标和碳减排目标三级有两种类型的目标。第一类是达到某一标准,例如我国的《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或达到某一评价水平,例如美国的LEEDNDNeighborhoodDevelopme
t中的某一等级。第二类是实质性目标,即碳减排的实物量和节能实物量。第一类目标比较容易操作,尤其是美国的LEED评价,已经规定了达到某一等级的各项技术措施和技术指标,相当于技术导则。美国正在将LEEDNC新建建筑转化为技术标准ASHRAEStd189。但美国标准毕竟与中国国情不能完全相符,而且LEEDND也还没有正式颁布。我国的一些标准,在操作性上比较薄弱,“务虚”较多,能覆盖的项目类型也不全。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仅对单体建筑。因此,在这方面还需要开展大量工作。第二类目标并不受很多区域开发者欢迎,因为目标一“实”就意味着“忽悠”的空间缩小了。撇开这不说,要设立实物量目标就必须有能耗和排放量的基准线,而这是建筑领域迄今还没有解决的课题。因此,目前采用不太严谨的使用相对值的办法,例如,在国家节能50的节能标准基础上达到节能65或75的目标。确定区域内可利用的能源资源量三级1来自城市电网、气网和热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