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传统能源资源量及其禀赋。
f2区域内可获得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所谓“可获得”,是指经济和技术上可行、并能形成规模化应用的可再生能源。3区域内可利用的未利用能源。即低品位的排热、废热和温差能。如江河湖海的温差能、地铁排热、工厂废热、垃圾焚烧等。4日照和自然通风等可采取被动式设计手法获得的天然资源。一般需要用动态手法、用计算机模拟手段确定。5由于采取了比节能设计标准更严格的建筑节能措施而减少的能耗。6由于负荷错峰和负荷参差率而降低的需求。在确定资源量时,特别要强调“可利用”。如太阳能光伏电池,不能按年日照小时数来估计发电量,而必须按全年满负荷当量小时数来计算。如上海,年日照小时在2000左右,属资源一般区域,但当量满负荷小时数只有980,就这样,1个1W功率的光伏电池,每年只能累积发1kWh的电力。再如风能,要根据当地3~25ms有效风速出现的时数估算风能密度,进而计算风能资源总储量和技术开发量。而生物质能因为涉及品种多样,其资源估算就更为复杂。“可利用”的另一方面,是研究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规划、与建筑的协调。如光伏和光热利用要占用建筑屋面或覆盖大片地面。大体上1m2光伏电池在满负荷时可以满足2m2办公楼建筑面积的用电需求,就是说,铺满光伏板的屋面可以给下面两层楼供电,对于高层建筑以及试图做屋面绿化的建筑,光伏发电就成了“杯水车薪”。再如地埋管土壤源热泵,1m管长可提供60W的冷热量,80m深的埋管,大致可满足60m2建筑面积的空调负荷。而每一竖埋管,占地5m2。也就是说,用地埋管型土壤源热泵,需要额外多占用建筑面积112的土地面积和400m3的地下空间。建筑能源冷、热、热水的负荷预测三级在区域层面上,决不能沿用传统设计中的负荷指标估算法。负荷指标估算十有八九会高估负荷,我国一般高估均在30以上。这种高估如果在区域层面会被进一步放大,我国有些区域系统包括区域供热和区域供冷,供回水温差只有2℃。但在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对区域内每一栋大楼全部做动态能耗模拟,一则工作量巨大、二则在规划阶段缺乏建筑细节的资料。因此,需要用情景分析sce
arioa
alysis方法,选取区域内典型的建筑功能类型、设定典型的气象条件、建筑物使用时间表、内部负荷强度、设备效率的不同情景组合,用建筑能量分析软件得出情景负荷确定系统的峰荷、腰荷和基荷确定区域的典型负荷曲线分析各情
f景负荷的出现概率同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