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就是我们第二章信息获取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活动:打开PPT显示“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提问:杨叔子是如何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如果是你去做这件事情,你又会怎么做?然后前后桌为一组讨论并给出答案。
学生活动:学生前后桌为一组分别进行讨论,讨论出结果,然后再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组的看法。
教师活动:通过这一个小小的讨论,让同学了解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并引入新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新课教学
(1)从简单例子说起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投影展示:小资料刘蕾获取周日郊区天气情况的信息。
f教师活动:①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刘蕾是如何获取周日天气情况的信息的。②写出她获取这个信息所有的可能途径。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思考,试着写出答案。(①看电视;②报纸;③121天气预报信息台;④上网查询;⑤手机、小灵通编辑短信)。
教师活动:通过这个事例得出刘蕾获取天气预报信息的过程并相继投影显示。刘蕾经过对一系列可能获取第二天天气预报的信息来源,根据其切实可行性进行了判断及选择,最终选择了拨打121信息台的方式,从而用电话查找到了她所需要的信息天气晴好。
教师活动:总结、归纳上述案例。a、定位信息需求需获取怎样的信息?:天气预报b、选择信息来源通过哪些信息途径来获取?:“报纸”、“电话”、“电视”、“网络”等多途径获取c、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最终用何种方法获取了信息?:拨打121信息台的方式d、评价信息是否满足需求?:满足需求
由此我们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归纳如下图:
调整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获取信息
评价信息
(2)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①定位信息需求。教师活动:结合杨叔子和刘蕾的例子讲述定位信息需求即是需要什么信息,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a时间范围b地域范围c内容范围
f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什么样的信息”②选择信息来源。教师指导学生参考课本15页的表21,了解信息来源的几种分类。并结合上面两例提问两学生考虑了哪些信息来源?同时PPT进行展示a口头型信息源(个人型信息源):直接找相关部门相关人员b电子型信息源:电视、网站c文献型信息源:报纸、杂志、书籍d实物型信息源(现场信息源):运动会比赛总结:不同的信息来源还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既然信息来源是如此丰富且各具优点,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来源就显得非常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