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缺血性损伤(心梗),严重的血管内溶血。3)急性失血: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及机体应激反应所致。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DM);化学药物中毒(Pb、Hg生物中毒(昆虫、蛇、毒蕈)。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WBC4×109L;粒细胞减少症:N15×109L;粒细胞缺乏症:N05×109L1)
感染:特别是G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病毒感染;原虫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AA、非白血性白血病aleukemicleukemia。3)理化损伤: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化学物质(苯、铅、汞);化学药物(氯
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门脉性肝硬化等)。5)自身免疫病:如SLE,产生自身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荨麻疹等。2)寄生虫病:某些寄生虫感染E可高达90以上。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较特殊。(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无显著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过敏、RA等。
2)血液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
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
4)其他:DM、流感、水痘、结核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临床意义
f(1)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风疹、麻疹、流腮、传单等;还可见于某些杆菌、TB、梅
毒螺旋体感染。
2)恶性肿瘤:淋巴系统白血病、淋巴瘤等。
3)其他:自身免疫病、GVHR或GVHD等。
2淋巴细胞减少
主要见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ALG等。
单核细胞临床意义
(1)单核细胞增多
1)某些感染: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
2)血液病:AMoL、MDS、某些疾病的恢复期单核阵雨。
(2)单核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三)PLT计数的临床意义(掌握);
PLT计数临床意义:
1)减少:①生成障碍②破坏过多③消耗增加④分布异常⑤假性减少
2)增多:①原发性增多②继发性增多
(四)ESR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掌握);
RBC沉降率ESR是指RBC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沉降的速率。
一.影响ESR的主要因素
1、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的改变,与总蛋白浓度无关:
小分子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带负电较多,使细胞间相互排斥,不利于RBC缗钱状排列的形成,
ESR减慢;大分子蛋白则相反,如Fib、AR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