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读《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感
一九五二年三四月间,钱穆先生应邀做一系列演讲,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分汉、唐、宋、明、清五代略述各项制度的因革演变,并指陈其得失所在。书中介绍,钱穆先生后在台中养病,又应约写一本“研究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教材,由于截稿期限甚迫,遂以之前的讲稿稍加修改补充,正式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付梓成书。2010年6月已是此书的第21次印刷,足见其受欢迎的程度。全书用九万八千字,抓住这五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从政府组织、考选制度、经济赋税、兵役制度几个方面入手,提纲挈领地讲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与转变过程。第一,政府组织方面,中央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到唐代的三省六部一台再到明朝的皇帝独裁,后至清代的部族政权,中央政府逐步集权。地方行政区划由汉代的郡县到后来的行省,无重大变化。第二,选举考试。自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以后的科举制,科举制度在政府和社会之间打通了一条道路,让社会可以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运用政治。第三,经济赋税方面,汉代轻田赋,那时的盐铁政策恐怕应该是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垄断经济制度了。唐代有租庸调制和两税
f制,明时有一条鞭法,而宋、清则多承唐、明制。第四,兵役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国民兵役、唐代全兵皆农的府兵制,然后是宋时的募兵制、明代的卫所制度、清代的八旗兵役。论衡历史,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评价态度。钱先生在其《国史大纲》卷首就要求读者要对本国的历史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他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中亦无不表现出对中国历史、对传统文化的脉脉温情与深深敬意。下面我将带着敬意来重点展开书中提及的政府组织中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组织以及考选制度这些我感兴趣的观点。一、所谓“专制”。在学校的教科书中,一向都把中国历史简单化为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虽然现在“封建社会”这个名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否定,但是对于“专制”一说,人们还是普遍认同的。钱老说倘使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是可以的,若论汉唐诸代则不然。在汉唐时期,中国已懂得把皇权和相权分开。政府的职能都直接间接的由宰相掌管,宰相从管理皇帝的家事转变成了管理国家的政事。皇帝虽然有时也绕过宰相发布命令,但都是些不足以影响时局的小事,凡重大事物若无宰相附属即被视为不合法。“三公坐而论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