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阳敛而藏,人当安静凝敛,少作劳事,无扰筋骨,以顾护精血而养阴。
六、按体质差别而补养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柔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人以水谷为本。”
不同的食物可以造成体质的不同,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种族都存在体质上的差异。体质的差异概括起来不外乎阴阳的偏盛偏衰而已,其摄养的原则,当辨体质之差而补益阴阳。视个体之异,或补阴为主,或益阳为要。补阴助阳,益阳以配阴,就能“源泉不竭”,“生化无穷”,健康长寿。
七、谨和五味而调饮食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中医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凡养生者,无不以脾胃为本源,调摄之要,当健脾益胃。而饮食调摄又是健脾益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饮食调理时要注意忌饥饱、莫寒热、宜清淡、避生冷、细咀嚼这些比较容易操作的事项。中医认为,饮食之五味,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因此饮食养生须五味和调,方能滋养五脏之气,否则饮食过于偏嗜,则会导致营养不足,诱发多种疾病。
八、运行气血多运动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息孤危。”
人之血气,贵在升降出入有常,运行不息。故善养生者,必调和血气,使之周流不息。而运行气血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多运动。中医运动养生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甚广,方法极多。如气功、导
2
f引、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推拿、按摩、散步、慢跑、登山等。中医对运动养生锻炼讲求意、息、行动的和谐统一,即意守、调息、行动的协调统一。同时,强调运动养生,也要讲究适量,不可过劳,否则会有害于健康。
九、平性怡神善天年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人之情志活动,与气机密切相关。情志调畅,有助于气机平顺;情志不舒,则每致气机递乱或郁闭。养生旨在静神,道法自然、怡情养神;少私寡欲、清心宁神;抑目静耳、逐扰安神;开朗乐观、怡情畅神;陶怡情志、平性怡神;保精益气、养心舍神。
十、上工治未病
中医养生经典语录:“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