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计数评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作为本期的学员代表,我想和大家谈几点自己听完课后体会:首先课前程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特别是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从刚才程老师的说课中我们不难看出上课之前程老师已经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研究。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课堂上教师利用了教材中“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入,将11的认识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精选练一练中的习题进行巩固。同时教师也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处理。比如加入了形象的古人图片。为突破学生对数位位值的理解这一难点,程老师将牧羊人的羊先改成了10只,通过数一数,捆一捆、在学生先充分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基础上再来建立数位位值观念,分散难点。对于学生,程老师课前也做了充分的摸底了解,找准所学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本课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此外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这些都是程老师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其次,课堂上程老师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分成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大块。我们不妨分这几块来看看。一、知识技能方面程老师既能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注意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目标”这几块目标的载体。本节课知识目标落实比较明显的有:1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依赖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用中不断巩固和深化。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目标“10个一是1个十”“理解十几数的意义”程老师在课前谈话时就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利用“送礼物”这么一个环节,唤起学生包装的生活经验,体会生活中利用不同的单位可以把10变成1。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数一数、捆一捆的活动,形成数学上可以利用一、或十这样的计数单位来表示10的知识
f表象。接着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初步体会数位的概念。然后通过两种拨法的比较,在判断、辩解、讨论、交流中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简便性,建立起相应的位值观念,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2注意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课堂上学生们参与了丰富的数学活动,比如摆一摆、拨一拨、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等。但这些活动在学生看来是零散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