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养形成的一个重要载体。这里不仅是大学生学习技能技术的圣地,更是职业素养形成的最佳场所。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是大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有效手段,高职院校学生和社会密切接触有很多
f种途径,可以包括社会实践、工学交替和生产实习等。社会实践的作用主要是让大学生能对社会有一个更宏观、更完整的了解和认识,而工学交替和生产实习则让大学生对职业工作的认识变得更具体和真实,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无疑能为职业素养形成的培养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加大学生自身活动的引导,是职业素养自觉形成的潜在动力。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搞好学校学生会、团委和各种学生社团等学生团体的建设和引导,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参与热情,从专业技能要求角度多开展各种学生活动,有力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职业素养形成的培养(一)职业素养的形成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职业素养是指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它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全面体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它具有普遍的高级性和引导性特征,但由于其培养的目标具有职业性特点,所以它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尽可能突出“职业”的特征,职业素质形成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在校园建设定位中,要注意突出职业特征,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质服务,这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二)职业素养形成的具体做法1物质层次上的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时时处处为职业素养形成的培养
f创造条件,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高职院校不一定需要雄伟气派的教学楼、开阔庞大的体育馆,但必须有专业的实验楼、实训室或者生产线,在学生校内实习、实训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甚至可以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融入企业文化,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2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除了开展校园文化节、读书节、科技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晚会、体育竞赛、人文讲座、学术报告、摄影展等传统活动以外,学校、系部或二级学院应根据开设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积极开展各个层次的职业技能比赛,让学生在参赛准备、比赛或者观摩过程中感受职业道德、升华职业理想,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