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讨论结果总结:1.去掉“大于1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
2
不到角的平分线.
21
f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1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
2
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练一练:任意画一角∠AOB,作它的平分线.Ⅲ.随堂练习课本P50练习.练后总结:平角∠AOB的平分线OC与直线AB垂直.将OC反向延长得到直线CD,直线CD与AB也垂直.Ⅳ.课时小结本节课中我们利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探究得到了角平分线仪器的操作原理,由此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尺规画法,进一步体会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Ⅴ.课后作业1.课本P51习题12.2─1、2.
22
f§12.3.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1.会叙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2.能应用这两个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折纸、画图、文字一符号的翻译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探索、概括归纳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灵活应用两个性质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归纳的方法.教具准备剪刀、折纸、投影片.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折纸与剪刀,自己动手,剪一个角,把剪好的角对折,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把纸片展开,你看到了什么?把对折的纸
23
f片再任意折一次,然后把纸片展开,又看到了什么?生我发现第一次对折后的折痕是这个角的平分线;再折一次,又会出现
两条折痕,而且这两条折痕是等长的.这种方法可以做无数次,所以这种等长的折痕可以折出无数对.
师你的叙述太精彩了.这说明角的平分线除了有平分角的性质,还有其他性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Ⅱ.导入新课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已知角的平分线,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