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等费用,并在协议中予以明确,督促检查劳务派遣单位为外协工缴纳工伤保险及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费用;(7)对劳务派遣期间接触职业危害的劳务派遣人员进行岗前、岗中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外协工职业健康档案。九、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2)隐患危害的程度及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十、隐患排查治理方案(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的应急预案。十一、各类事故、检查的整改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位;
3
f2建立职工教育安全培训制度,组织好安全培训工作3发现重大隐患没有及时整改(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工作,切实消除隐患)。4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复查、举报等排查制度。5加强安全生产投入,建立隐患排查专项资金使用制度。6相关方进行安全管理时应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各方职责。十二、安全技术措施编制的内容(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的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与来源;(5)实施部门和负责人;(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7)措施预期效果和检查验收。十三、安全措施计划的执行要求1措施计划经审批后应正式下达;2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到各执行部门后,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对已经完成的项目,应有验收部门负责组织验收;4安全技术措施验收后,应及时,补充修订相关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相关的档案和记录。十四、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5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6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7建设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并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8按照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9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