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为主而旁及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等,1924年到德国后又受到当时两种学术空气的影响(一种是“震动一时”相对论和量子论,一种是德国历来以此著名的语言文字考据学)及陈寅恪、俞大维等朋友的影响6P7。据王讥森先生考察,傅氏于1924年底将兴趣转向德国比较语言学,尤其是兰克学派,1925、1926年开始转向史学o。德国“历来以此著名的语言文字考据学与清代学术中怀疑的精神及“朴学家的方法和精神有其相通的地方⑥对傅氏有极大影响,成为其治学思想与方法及创办“史语所”主要“凭借”此据陈平原先生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所发现傅氏就读北大预科时对章氏《国故论衡》所作批注,见陈著《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65280页。②陈平原:《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第273274页。陈先生举出陈汉章、钱玄同,陈氏主张经古文派和今文派不宜坚持家法,对占文派和今文派的学说,应择善而从”;章太炎门生钱氏则教诲顾领刚该用古文家的话来批评今文家,又该用今文家的话来批评古文家”。③如当时守旧派陈汉章186d1938讲中国古代哲学史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年只得到商朝的《洪范》”,而胡适“开头一章是‘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用《诗经》作时代的说明,丢
f开唐虞夏商,径从周宣王以后讲起”,把当时学生“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不能下”。见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古史辨》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536页。顾氏“上古史靠不住的观念在读了《改制考》之后又经过这样地一温”,刺激其古史辨思想的发展,引发r对学界影响深远的古史辨运动。④《新潮杂志社启事》,《北京大学日刊》1918年12月3口,转引自刘媛媛《校园刊物的‘新旧之争’19171919北大内部国故派与新文化派的对峙》,《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5年第4期,第36页。⑤Wa
gFa
se
(王讥森)FuSsu
ic
AIJifei
Chi
eseHistorya
dPolIticsNcwYorkCambridgeU
iversityPrcss2000,第6263页,王先生对傅氏何以转向兰克史学有解释,可参看。⑥傅氏即认为清代朴学中有近代科学的精神,见其《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几种》,收入欧阳哲生主编:《傅斯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