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理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道德。
1、管理2、学校组织机构
3、学校特色
4、文化整合模式
5、健康
四、简述题(15分,每题5分)答案要点
问题答案
11、包括教师与学生两个群体;
2、a.学生的本质特征:无论在其生物属性方面还是在其社会属性方面,都具有发展的不完整性和不成熟性,是
一个正在发育、发展着的未成年人群体。b.教师的本质特征:其身份特征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专业工作者;
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他们则充当着互为“主客体”的角色既是接受管理的客体,又是对学生实施管理的主体。
2a、引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加强德育科研,科研促教)
b、德育过程追求“针灸效应”(把握准确度、深度和力度)
c、工作过程追求良性互动(师生之间产生共鸣而不是制造逆反)
3a、是一种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
b、是一种由文化主体不断创造、承载和发展的过程;
c、是一种不断获得上级表扬和肯定的过程;
d、是一种对文化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整合的过程。
1、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人”包括哪些群体?他们各具什么本质特征?
2、简述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能够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
3、简述校园文化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
五、论述题:试论几种不同的效益观对学校管理实践和效益评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30分)
f答案要点
1、功利主义效益观
功利主义效益观,强调教育的社会属性,把教育单纯看作是服务社会的工具,忽视了儿童的个性发展。以这样
的效益观评价学校的管理效益,必然导致学校管理实践走向无视人的个性存在,甚至压抑人的个性发展的方向。
2、极端功利主义效益观
这种价值取向片面理解“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社会需求,将办学目标片面地建立在“向高一级学校
输送学生”的基础上,导致办学实践仅仅着眼于“升学率”,导致教育、教学行为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分数。建立在
这种价值取向基础之上的管理效益观,便将学校管理导向“应试教育”的方向发展。其实质,是以所谓的“满足社
会需求”取代了人自身的发展需要,以表面的社会价值取向掩盖着危害社会利益的本质。
3、人本主义效益观
这种效益观将教育的价值取向建立在促进儿童个性才能发展的基础上,以促进个体发展为学校管理目标,它在
还原教育的本质,还原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方面,确实比“功利主义效益观”有明显的进步,但却忽视了教育与社
会之间的关系,忽略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忽略了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