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有关家乡的名胜古迹、自然景观、人物等图片,再通过制作厦门地图快乐鹭岛行我可爱的家家乡的特产几个小版块展开主题墙饰的创设。让家乡的自然、风土人情、文化资源于无形中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
记录表达北京教育科学院的刘占兰老师在介绍互动墙饰中说到:“墙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梳理和提升关键经验,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墙饰的内容是在孩子们充分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以个人的学习、表达和记录为基础的。”如:我要上小学了(照片)。就要上小学了,孩子们充满期待和好奇。在这个主题里,幼儿从身边的哥哥姐姐处调查小学生的作息时间,了解做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并做了记录,对自己的小学生活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通过毕业照、化妆舞会、毕业画展,表达了自己对幼儿园的依依不舍之情。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孩子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学会了按计划做事,尝试了如何做一名小学生等等。
让主题墙活起来
5
f在创设主题墙饰时,并不是幼儿参与了、讨论了就是互动了。怎样让主题墙“活”起来?怎样让主题墙与幼儿对话呢?
比如:大班在开展《昆虫乐园》主题活动中,其中有关于昆虫的内容,随着对昆虫的观察和认识,主题墙也随之丰富起来,两周的内容是递进式的,除了审美性,还非常具有互动性,这是一大亮点。这样的主题墙内容是生动、鲜活的。
比如:主题活动《我喜欢的汽车》中,动员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日常的废旧物品,如废纸盒、瓶盖、汽车挂历等,让能力较强的幼儿运用废纸盒、瓶盖等来制作装饰“未来的汽车”,让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剪贴“汽车挂历”,活动室一角还设置了汽车站,幼儿可以握着自制的方向盘,体验一把当小司机的感觉,这样的墙饰创设过程不仅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注重互动性,参与性,还深化了环保教育,一举两得。不仅激发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而且更能体现环境的教育价值。
班级专栏常规墙饰与功能区的墙饰班级环境中,除了主题墙和区域环境,还有班级中发挥其他作用的常规墙饰与功能区墙饰,值日生工作、天气预报、图书管理等都属于常规性活动,创设好常规性墙饰,既能有利于幼儿常规的培养,又能减轻老师每天都去提醒幼儿的负担。盥洗室、睡眠室、更衣室都是功能区,此墙饰的创设给幼儿以提示的作用。例如:节约用水、正确洗手示意图、依次排队等环境创设,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幼儿会自然去模仿,利用合理的空间或墙面进行布置,有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