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并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内对ESP教学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起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进入21世纪全球化时代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不断上移,大学英语传统定位的基础英语教学目标使其教学内容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出现严重重复和交叉,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变化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使得大学英语教学向ESP教学转型成为大势所趋。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ESP教学发展缓慢,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据了解,大多数院校只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英语课,而且大纲对教学内容没有明确规定,选材难易程度不一,很多专业英语课没有正规教材(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定教学材料);甚至有一些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尚未能涉及ESP课程内容4。二、ESP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师ESP教学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开设ESP课程需要培养一支特别的英语教师队伍。Hutchi
so
在《特殊用途英语》一书中提到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他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师需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对待相关内容抱有积极的态度;第二,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原理有大致的了解;第三,对自己已有知识的程度有所了解3。因此,ESP教师总体说来是一位语言教师,是一名对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抱着开放的学习态度、能够在学和教的过程中积极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不断突破知识瓶颈的英语语言教师,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教师”。对于ESP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Jarvis将其归纳为能够分析专门用途英语及情景、对教材及相关资料进行评估、评估学生成绩并确定其学习能力目标、设计和解释工作计划、规划教学和学习策略、规划个人辅导内容、教材编写、组织教学和评估教学等5。ESP教学理论及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及语言运用能力、掌握相应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并结合学生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外,ESP教学中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ESP教学中涉及的专业领域的重点知识,确定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引领学生在所学专业领域正确运用英语作为工具为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发展服务。此外,ESP教学中的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能够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承担课程设计和教材提供的任务即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境决定具体的课程设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