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ESP教学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
作者:张屏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9期
摘要:ESP教学逐渐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基于此,以ESP教学理论及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为切入点,探讨ESP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进而提出了通过个人自主探索、群体协作发展,以及创建宏观条件等,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实现大学英语教师群体发展的策略。关键词:ESP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9004403大学教师发展是提高大学教师教学、科研成效的重要途径,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全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在推动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随着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广,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Ge
eralE
glish)目标在高中就得以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重心正在从传统的一般用途英语(E
glishforGe
eralPurpose,简称EGP)向专门用途英语(E
glishforSpecialPurpose,简称ESP)教学转移2。在此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将以何种心态接受挑战、规划职业生涯、谋求自身发展,已成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ESP教学理论及我国大学英语ESP教学现状ESP(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根据Hutchi
so
的定义,它指的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目的是充分利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提高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英语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3。国外对于ESP理论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Steve
s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一般用途英语教学的区别在于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内容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或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以及与普通英语形成对照。在分类方面,Hutchi
so
提出了ESP的“三分法”,即根据学科门类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分为科技英语、商贸英语和社科英语。而Robi
so
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将ESP分为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这种分类方法以ESP课程出现的阶段为基础进行划分,能够影响到课程设计的专业性程度。ESP理论的应用研究在欧美国家及港台等地区的大学中也得到了开展,许多大学开设了各类ESP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