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学生讨论,举出实例等方式让学生以有意注意来学习,以便克服困难,掌握重、难点。但是因为注意带有情绪色彩,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和控制。比如讲数学小故事不宜过细,出示教具不宜过早,课件制作不宜过于华丽等,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有效的教学活动必然是两种注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的有兴趣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有效地学习。三,心理暗示的应用心理暗示是指在无抵抗条件下向被暗示者提供信息以使它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按特定的方式活动。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经典的条件反射。心理暗示分为消极的心理暗示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为什么总是听不懂呢?”,“你为什么总是考不好呢?”这就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它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听不懂,考不好了。渐渐的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的消极的心理暗示,要善于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1
f有一个案例。在学习“原理分类计数”时,有这样一个习题:10个苹果分成3堆,每堆至少2个,有几种分法?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每堆的个数分别为235;334等。这时,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说:“不用分10个,分4个就行了。”我马上投去赞许的目光,然后按他所说解决了问题,同时肯定了他的思路。而后我讲课的每一句话,他都听的非常认真,和平日判若两人。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一种教育,只不过是“润物细无声”。任何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学生以激励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诱发他们的潜能。对学生一次测验的好成绩课堂的一次精彩回答,习题的一个好的解法,甚至是一句不经意的话,教师都应不失时机的告诉他你能行,你进步了。不必是直白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张笑脸就可以让学生心头一亮,信心倍增。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固然重要,若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打开他们的心结,为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也是教育的一种成功。
2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