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高中数学教学
摘要:教师必须了解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把握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科学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生活数学注意心理暗示作为文化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全面掌握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是必备的。但是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以便更深入的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科学施教,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作者本人多年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高中数学教学。一,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哪里有‘形’,哪里有‘数’,哪里就有数学。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因此高中数学教学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出发,捕捉能为教学服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社会数学已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自行车只有一个撑脚就能够支起来,两个合页和一把锁就能把门固定是“不共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知识的应用;选三好学生,买彩票,玩扑克是“排列组合”知识的应用;探照灯,太阳灶,人造卫星的运行轨迹是“圆锥曲线”的应用;分期付款是“等比数列”知识的应用;商家打折促销是“函数”知识的应用;企业生产中资源的优化组合是“线性规划”知识的应用等等。总之,要把数学还原于生活,再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感知和整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发展数学学习能力。二,注意规律的应用在心理学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的,在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于高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约为三十分钟,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实行“满堂灌”一直都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容易引起疲劳。反过来,如果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则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要合理进行两种注意规律的转换。比如讲解“数列”时,可以先给学生讲“国际象棋”、“高斯求和”等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对课堂内容有意注意。然后很自然的引入新课,进行详细地讲解,这时学生运用无意注意来听课即可。对于“数列的定义”、“数列的通项”等重、难点知识可以利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