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西纪程》(1877年)材料二总署钞寄《使西纪程》后,李鸿章得以先睹为快,并大加称赞道:“总署钞寄行海日记一本,循览再四,议论事实,多未经人道及者,如置身红海、欧洲间,一拓眼界也”。但很可惜,能如李鸿章一样欣赏的人少之又少。《使西纪程》出版后,激起了轩然大波,指责谩骂之声遍及京城内外。尤其是在京师,朝野舆论哗然,义愤填膺,甚至到了无不切齿、口诛笔伐的地步。杨锡贵《郭嵩焘使西纪程毁版述评》(1)根据材料一,概括郭嵩焘对欧美诸国的认识。(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使西纪程》在国内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8分)
广州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模拟考试文科
历史参考答案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CDACBCBADCBD第Ⅱ卷40(25分)表现: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限制;海外贸易繁荣,商品交易量大;信用票据的出现和大量使用。(6分)背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科技的发展。(4分)不同影响:宋代“商业革命”促进了农耕文明的繁荣,但没有促进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欧洲“商业革命”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8分)原因:宋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阻碍商业的进一步发展。欧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封建地主的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7分)41(12分)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论述;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
f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论述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评分说明:形象是对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通过这一描述,塑造(或赞同、宣扬)该形象的个人或群体揭示出并说明了自身所处的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空间。形象受时代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反映的也是当时社会整体的看法和观念,是群体想象的结晶。要求:概括的西方的中国形象的阶段特征明确清楚;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对时代特点概括准确,辩证地看待时代和社会对认识的影响。能综合两阶段评述,揭示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历史演变过程,认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酌情赋分。示例一:从十四五世纪到十八世纪,在西方流行的是积极正面的中国形象(崇拜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