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可持续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分析【摘要】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不仅将是持续的,同时也将是全方位的,其中既包括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持续压力和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含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制度变革等方面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养老保险制度,养老基金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分析(一)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二)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现状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主要是人口政策所致。1973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大幅度下降,1990年总和生育率为231,这20年的降低量占到1950年以来的40年的降低量的99。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转变为老年型是人口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在生育率下降的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
f技术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在迅速延长。生育率下降和死亡率下降都促使人口的年龄结构趋向于老龄化,前者使年轻人口比重下降,相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而后者使人口的整体寿命延长,绝对增加老年人口比重。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
(一)“未富先老”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措和运营的约束中国“未富先老”,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一体化程度低;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养老保险与资本市场关系更多地表现为养老保险基金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二)老龄人绝对数增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对加大社会养老保障覆盖面的约束。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与大规模“乡─城”人口迁徙的浪潮,“八四二一”家庭与“空巢”家庭出现的比例逐步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快。我国养老保障体制覆盖面过窄,现有的体制下存在着大量未被当前养老制度惠及的老年人群,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呈不断扩张趋势。尤其在农村,这种矛盾明显而突出,如农村留守农民、农村流动人口、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三)r